如果利用专利资产产生更多价值?
当企业拥有专利资产后,如何很好地盘活这些专利资产,让专利资产产生更多价值?尤其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就颇具现实意义。不但可以让企业回收专利资产的投入成本,更可促使企业将转化收益用于新的专利资产的产出,实现专利资产产出和专利价值化的良性循环。
企业从自身所拥有的资源能力禀赋出发,利用各种方式将专利转化为经济效益,包括专利商业化、专利模式化和专利活化。
专利商业化,捍卫市场地位!
将专利作为一种经营资源或者工具,融入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这是企业专利价值化的最常见形式,其中专利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作用大小取决于企业自身及所处的行业或者竞争环境的情况,可能是战略作用。
例如针对华为而言,专利是成就其在全球通信市场地位的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也可能是战术作用,例如戴森将专利作为重要的市场竞争手段来打击侵权仿冒行为,成功捍卫了其在无叶风扇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专利模式化,打造核心资源能力
将专利作为支撑商业模式运行的核心资源能力,例如在剃须刀-刀片模式中,将作为高值易耗品的刀片专利化,实现与刀架的锁定;或者围绕专利打造商业模式,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专利许可模式,已经成为高科技企业重要的盈利模式,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作为全球通信行业真正大佬的美国高通公司。
高通:通信大佬们背后的大佬
高通公司是通信领域的世界知名企业,其拥有的专利遍布3G、4G、5G领域,每年的专利许可费收入高达几十亿美金,占其总收入的30%多。
根据相关统计显示,自2000至2013年底,高通公司获得的知识产权授权收入高达3,400亿人民币。在高通公司的收入中,虽然专利许可费收入占总收入只有30%多,但是专利许可费占总利润的比例却有70%,专利许可费的利润率可见一斑。
高通公司的商业模式非常简洁,即将研发创新专利化,并将专利纳入国际标准,然后授权给制造商,获得专利许可费后投入新的研发,产生可以许可授权的新专利。通过在移动通信领域所掌握的强大的专利积累和独特的专利许可模式,高通公司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顶级玩家。
专利活化,激活专利资产
专利活化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方式激活企业所积累的专利资产,让专利资产货币化,这也是广大专利权拥有人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根据专利权的性质,可分为针对所有权的活化,例如专利买卖、作价入股、企业孵化等,和针对使用权的活化,例如专利许可等。
专利活化可以由企业自行运作,是专利活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由权利人而非第三方发起的。例如欧洲航空局(ESA)建立了由经纪人组成的技术转让网络、技术论坛、企业孵化中心等系统化的技术转让平台,用来促进航天专利技术的商业转化。
欧洲航天局:航天专利的商业化之路
航天技术的应用外延十分广泛,技术扩散效应非常突出。虽然航天应用的规模并不是很大,但在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初期,能够起到重要的推动与培育作用。
从欧美航天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但对相关产业带动高达1:7至1:14。航天技术在节能环保、材料学、移动通讯、电视传播、气象预报、卫星导航、太空育种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很多民用技术和民用产品都来自于航天技术,例如医学界研发的一种新型人工心脏,其微型辅助泵就采用了航天飞机燃料泵的工作原理。
欧洲空间局高度重视航天技术转让工作,且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综合性、系统性的技术转让模式和体系,可供国内企业借鉴。
经过多年的发展,ESA开发了大量创新的、高度复杂的技术和应用以支持其太空计划,并产生了相应的知识产权。ESA拥有的这些知识产权对其非空间应用具有显著的商业潜力。目前,ESA拥有450项专利,覆盖150项发明,有14家经纪企业,实现了280项技术转移。
ESA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推动着航天技术和民用技术的双向转移:
(1)全欧洲技术转让经纪商和“技术转让”网络;
(2)与各成员国的国家技术转移计划合作;
(3)技术转让商业机会的公开竞标;
(4)ESA技术转移计划办公室的企业孵化中心;
(5)空间解决方案;
(6)ESA知识产权商业化渠道。
专利活化更可由专门的服务机构负责,代为专利权人实施专利的价值转化!
企业在专利价值化的过程中,如果将专利与商业模式进行结合,将专利融入企业的商业运营活动中,并利用商业模式思维指导和设计专利的价值转化活动则是一条可行之道,不但可以围绕企业拓宽更多的专利价值转化思路,使得企业的价值转化路径更加适用和高效;而且能够大大提升专利的价值空间,让专利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